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1月26日上午,我市召开民生1号文件解读新闻发布会。会上,市发改委会同市教育、民政、住建、卫生健康和妇联等五个部门,详细介绍今年民生1号文件的制定情况和主要内容。
55个民生实事项目亮点纷呈
2025年民生幸福工程包含55个民生实事项目,其中,完善“一老一小”和弱势群体服务体系15个项目、优化教育和就业服务体系10个项目、健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5个项目、完善城市治理体系18个项目、提升美丽城乡建设体系7个项目。
今年的民生幸福工程有何亮点?市发改委副主任臧斌介绍,今年的民生幸福工程坚持“小切口”。精准聚焦群众反映的小事、急事、难事,比如学校食堂问题、银发助餐点建设等。此外,今年我市做到了“宽领域”。在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,编制了“家门口的老年大学”“儿童友好‘十百千’行动”“飞线充电”等项目,呼应了《老年人优待条例》《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条例》《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规定》等民生立法,更好实现“立法为民”。最后,今年的民生幸福工程确保“能落实”。编排的项目基本都是群众呼声高、政府办得到、需要持续推进的项目,并且已落实资金来源,能够在年内全部启动或完成。
市教育局副局长邵学云介绍,今年我市将累计实施10项教育实事,项目数所占份额较大。我市将推进扬州中学新校区、西区新建初中校等8所学校新(改、扩)建工程,建设校舍39.97万平方米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“上好学”的需求。在扬州职业大学、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分别建设苏中工业互联网、数智化技术与应用、旅游服务虚拟仿真产教融合实训基地,年实训3000人次以上。在关注“大”方面,在去年开放164所学校体育场地基础上,继续推动50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社会开放,服务周边群众。
在关注“老”方面,今年我市新建“家门口的老年大学”(乡镇或街道老年教育机构)60个,新增学位3000个。
今年,我市将在全市开放式水域周边配备防溺水“三件套”(包括:防溺水警示牌2463块;救生用品存放箱1903套;3.5米救生杆1977根),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。巩固“校园餐”治理成果,将全市 11 所具备自主经营食堂条件的校外供餐学校转为学校自主经营食堂,在所有中小学食堂增加食材验货区域视频监控,接入“扬州市食品安全公众服务平台”(美滋滋 APP),做好学校食堂的“智慧监管”,守护校园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为全市千余名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困难学生(困境儿童、低保家庭子女、低保边缘家庭子女、特困供养人员)提供免费营养餐(伙食标准为12元/顿),让他们一样既吃得饱,又吃得好。
市民政局副局长李斌介绍,今年我市将持续提高养老服务机构能力。新建32个颐养社区,到年底实现主城区颐养社区建设全覆盖。今年改造提升 21个社区银发助餐点,打造扬州银发助餐品牌。在8个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认知障碍照护专区,有效提升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能力。
我市将打造智慧养老新模式。新增8个适老生活体验中心,实现县(市、区)全覆盖。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培训3万人次。
我市将办好群众身后事。新增15个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(葬)设施,进一步完善殡葬服务设施布局规划,加快推进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(葬)设施提档升级,提升殡葬服务水平。到2025年底实现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全覆盖,强化殡葬公益服务和民生保障功能定位。
市卫健委副主任尹成雷介绍,在儿童健康领域,今年我市将对10万名儿童开展孤独症筛查干预,为8000名以上新生儿免费开展耳聋基因筛查。
在基本看病就医需求领域,建设30个农村综合诊治中心,在2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。
在医疗急救领域,新改扩建11个医疗急救点,投放98台AED,全年开展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200场次、30600人次。
市妇联副主席周彩虹介绍,围绕“特色文旅友好”,今年我市市县联动打造10条儿童友好研学线路、推出40个特色研学点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“守护成长、幸福一生”儿童保护公益课程宣讲100场。帮扶春蕾女童、励志女孩及其他困境女童1000人次。
市住建局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处负责人张虎介绍,今年,我市将改造104个城镇老旧小区,建筑面积123.59万平方米,集中治理90个小区“飞线充电”问题,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。改造100公里老旧供水管网。既有住宅加装40部电梯。建设、筹集2356套保障性租赁住房。建设9个“乐享园林”。整治8个易涝积水点。
通讯员 发改 记者 丁蕾 编辑 聆雨